一家开在菜市场内的诊所——便利诊所
CCC诊所,即便利诊所(convenientcareclinic),又称作零售店诊所,因其就诊方便、价格合理,在USA正在迅速增加,甚至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医疗制度的讨论。
USA,第一个便利诊所年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城市圈的菜市场超市开始营业。
便利诊所在食品店和药店中租借房间进行诊疗,大型食品和药品经营机构为其营运母体。
年在全美只有家拥有便利诊所的店铺,到年已经超过家,扩张速度惊人。
CCC的典型特征
便利诊所的特征首先在于其特殊的诊疗地点。便利诊所设在药品和食品店等店铺中,方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就诊。
另外,便利诊所周末营业或晚间较晚时间闭店,而且无需预约,医疗费用也相对便宜。
在美国仅一项阑尾炎手术就需花费数万美元,高额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并由此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相比通常的医疗机构受诊,便利诊所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着医疗服务。
据9年数据分析,在美国因中耳炎、咽喉炎或是尿路感染症需看病的患者,若在内科专门医生的诊需花费美元,去急诊就诊需美元,而去便利诊所看只需要花费美元。
产生这个价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便利诊所的诊疗主体不是医生,而是执业护师或者是医生助理。
一名医生往往在多家便利诊所兼职工作,撰写病历时也会出现人不在现场的情况。(可不就是多点执业!!线上处方!!)
诊所里的执业护师和医生助理则会依据病历进行检查、诊疗和开处方,有时候还提供预防接种等领域的服务。
备受诟病的CCC模式
美国患者及民众也对这种医生不在现场的诊疗方式曾提出过质疑。美国医师会、美国家庭医师会、美国小儿医师会等被便利诊所威胁到其既得利益的团体对此更是提出强烈质疑。
其质疑内容包括:此种做法会否导致治疗及护理质量的下降;单次受诊费虽然减少了,但会引发更多次的受诊,还有未痊愈后的二重受诊,总费用会否增加;因是在药店中经营,会否出现多开药品的现象;会否出现割断当地内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纽带等。
便利诊所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围绕其医疗和护理的质量和费用、如何处置抗生素处方等问题在经反复观察论证后均被否定了。
需要注意的是去便利诊所就诊者和去内科医生专门诊所或急救部门就诊者在疾病严重程度上是不同的,当其患轻度的急性疾病时去便利诊所就医是较为合适的,这需要就诊者自行作出判断。
对美国便利诊所就诊者所作的调查表明,就诊者以18—44岁年轻的女性居多,以下10种疾病占全部就诊疾病的90%,包括:
上呼吸道感染、副鼻窦炎、支气管炎、咽喉炎、预防接种、中耳炎、外耳炎、结膜炎、尿路感染、血常规检查及测量血压口。
CCC模式,可复制?!
美国开便利诊所的诊疗模式,后被日本引入,其便利店诊所的代表是康源诊所。
随着中国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进步,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与之相关的环境污染及不健康的行为等对民众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希望能够得到更加快捷、便利、高效、针对性强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和途径。
为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便利诊所模式可以借鉴!
点赞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