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prostatitis)是指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50岁以下男性患者中占首位。尽管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很高,但其病因仍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因此其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
对前列腺炎应区别对待,分类治疗是必要的。
Ⅰ型前列腺炎,发病急,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和发热性的疾病症状,有持续和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伴有排尿困难,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对伴不能排尿者,可采用导尿或外科引流。Ⅱ型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比较长,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以口服抗生素为主,选择对相应细菌敏感的药物,给足剂量,服药疗程为4-6周。Ⅲ型前列腺炎,占整个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人数的90%以上。临床表现为长期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伴有排尿不适和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治疗方法为口服抗生素2-4周,同时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不适和疼痛,也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Ⅳ型前列腺炎: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临床表现症状,在有关前列腺相关检查时发现有炎症。此类前列腺炎可以自愈,无需治疗。
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不是十分清楚,同时每个患者个体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慢性前列腺炎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比较难治,但难治并不等于治不好。慢性前列腺炎本身并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就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疾病,结合是否出现细菌感染及有关临床症状,采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