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喝汤下奶引发婆媳矛盾,专家建议这三点 [复制链接]

1#

表妹前阵刚卸货,从医院回到家里后,婆婆贴身照看,表妹天天和我抱怨说“真的是要气死了,婆婆天天做汤,公鸡汤、猪蹄汤、鸽子汤……轮番轰炸,汤上面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脂,我根本喝不下去,非得逼着我喝,说是怕饿到她孙子”。因为喝汤问题,表妹没少发脾气,她倒不是觉得喝汤没用,而是天天是汤,实在是喝到吐。

喝汤可谓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下奶神物”。尤其是老人们都坚信没有“汤”对于下奶的神奇功效。

各种“下奶汤”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答案是:NO!

下奶汤只有一个作用——长胖!下奶汤也叫做催奶汤,以前中国物质匮乏,食物营养跟不上,产妇只能在坐月子的时候才能吃上点荤腥,油荤的食材加水被炖了之后就形成了奶白色的汤,人们认为这是食材的营养之精华。

下奶汤里营养成分只有食材本身的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是脂肪和胆固醇,真正的营养成分极低。不仅仅对下奶没什么作用,而且喝多了还会导致肥胖,甚至会增加高血压,高尿酸等风险。

有些妈妈会觉得喝汤后奶确实多了一些,这里面发挥作用的其实是汤里面的“水”,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注意补充水分,要比单纯喝汤好多了。

老人由于知识陈旧,旧的观念又难改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妈妈们应该坚持原则“我的身体我做主,我的孩子我负责”,面对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妈妈们要试着去说服他们,坚持科学的理念。

还有一些地方流行喝“月子酒”下奶。更是没有道理的。酒不仅不能下奶,反而会抑制乳汁的分泌,在哺乳期,含有酒精的饮品都应该是禁忌。哺乳期的妈妈如果摄入酒精,宝宝吸吮到的乳汁就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哭闹不适、睡眠问题以及生长发育的问题。

真正有助于下奶的方式有哪些

1.多吸吮

孕妈妈在分娩前,乳房已经具备分泌少量乳汁的能力。大约90%的新生儿在吸吮3到5分钟之后,就可以吃到母乳了,分娩后要尽量早的让宝宝开始吸吮。记得两年前我生宝宝的时候,生下来医生把孩子清理好就把孩子放到我身上,让孩子练习吸吮。

在分娩后的2到5天内,随着宝宝不断的吸吮,乳汁的分泌速度会很快的增加,形成泌乳反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下奶”。

在下奶期间,产妇非常容易发生乳腺炎,也就是我们说的“堵奶”。宝宝是天生的通乳师,通过宝宝吸吮,有效地促进妈妈的乳房排空,减少乳汁的淤积现象,从而降低乳腺炎发生的概率。

2.保证食物的多样性

很多妈妈抱怨,月子里的“酷刑”不仅是天天喝汤,而且还被老人禁止吃水果,老人给出的原因是水果寒凉,吃了含量的食物分泌出来的奶也寒凉,宝宝喝了这样的奶会拉肚子。

这是完全没有科学道理的,水果和蔬菜是产后营养的重要来源,包含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妇不仅可以吃,而且还要注意多吃。膳食纤维也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后便秘现象。

产后的妈妈们需要摄入种类丰富的健康食物,不同的事物会改变乳汁的口味,因此,通过食物的多样性摄入,可以让宝宝提前接触到丰富的味道,以后添加辅食的时候,孩子不容易发生挑食的现象。

3.每天8杯水

在产后的几个月内,最好每天都要饮用8杯水,但这8杯水并不是为了多下奶,更多的是为了产妇自身的身体机能的恢复。

在产妇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这种情况虽并不多见,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乳汁会消耗掉产妇自身的水分储备。妈妈们会感觉到尿量减少,而且颜色*,气味会更大,可能会导致便秘和尿路感染。

总结:“下奶汤”“开奶酒”都是不科学的,不仅不能更多的分泌乳汁,而且还伤身体。妈妈们应该勇于摒弃传统的错误观念,坚持科学育儿理念。下奶的最佳方式是“宝宝多吸吮+妈妈饮食营养均衡”,另外妈妈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自身消耗太多的水分而使身体处于长期缺水状态。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将来会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一段美好会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