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大家餐桌上经常见到的食物,但是你知道吗,玉米全身都是宝,玉米身上的包裹着须,其实也是好东西!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着“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
玉米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大部分地均产。但玉米不是我国本土作物,明之前传统中药里面没有玉米须这味药物,其最早药用记载见于年的《滇南木草》《中国药典》于年收载。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将其收录其中。
01
玉米须的功效
古人对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早有认识,中医认为,玉米须味甘淡而性平,入肝、胆、膀胱经,具有利尿消肿、利湿退*、利尿通淋等功效,其功效集中体现在“通利”上。最早记载玉米须作为药用的《滇南本草》谓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倦”。近代《岭南采药录》中则强调其降血糖作用:“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顿服。”目前对玉米须的功用认识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利尿消肿
玉米须甘淡通利,性质平和,归于膀胱经,具有显著的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作用,小便不利、水肿等程度轻的单用煎汤即有效。常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玉米须的特点在于既能对症治疗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肿,又能通过利尿清除体内堆积的*素、改善肾功能。
2、利尿通淋
玉米须性善通利,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利尿通淋,治疗尿频尿急尿痛的“淋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既可以单用煎汤茶饮,又可配伍金钱草、滑石、车前草等药用,其特点在于既能治疗又能预防。
3、利湿退*
中医认为,*疸多因湿邪阻遏胆道,导致胆汁外溢而引发,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除湿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利小便,有“治*疸勿忘利小便”之说。因此,民间常用玉米须煎汤通利小便,使湿邪有去路,利于*疸的消退。
除了上述功效外,玉米须的现代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米须其中含有的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促进机体合成肝糖原,抑制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从而达到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并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其还用于高脂血症、肥胖的治疗,中医素有“胖人多痰湿”的理论,认为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最为主要原因的就是因为过食、多食肥甘厚腻。因此,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清除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的重要途径。玉米须虽然没有显著的燥湿化痰功效,但其显著的利尿除湿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脂减肥。
02
推荐膳食
1、玉米须茶
原料:鲜玉米须30克左右(干品约10克)。
做法:将原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即可。
功效:有降压、降糖、降脂等作用。
2、玉米须菊花粥
原料:玉米须、菊花各10克,大米克。
做法:新鲜玉米须用温水略泡,洗干净,菊花,大米洗净。锅内加水,玉米须煮水,过滤掉玉米须,再加入米煮至粥,最后加菊花微微煮沸。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去火、并加速脂肪分解,降血压、降血糖。
3、玉米须车前子汤
原料:鲜玉米须50克(干品约16克),车前子9克,甘草6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用水煎服。
功效:可清热利尿,适用于尿路感染兼有小便*赤者。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玉米须有降糖、降压的功能,如果平时就患有低血糖或低血压的患者,在喝了玉米须水后,会使症状加重。另外,在服用玉米须水的时候排尿量会增加,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地补充水分,就会导致体液的迅速流失。
—END—
●中药代煎服务,从“人等药”到“药等人”
●健脾祛湿
反复腹泻,多为脾阳虚衰,水湿内盛
●献礼医师节丨义诊送健康,最美“医”瞬间
●医院药品免费配送!这服务,分!转扩!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