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肾衰合并尿路感染,令患者ldquo [复制链接]

1#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肾衰患者极易并发感染,尽管其治疗原则与一般尿路感染相似,但是,慢性肾衰并发的尿路感染,治疗起来困难也还是很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慢性肾衰时肾脏已萎缩,血流量很差,药物不易达到有效浓度,要在血和尿中获得有效抗菌浓度而不至于引起蓄积中*比较困难;

②抗菌药在肾内的有效浓度要很缓慢地才能达到,故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③医院所得,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

④双侧肾功能损害不相等,抗菌药在两侧肾的浓度有所不同,在肾功能差的一侧抗菌药的浓度低,不能发挥作用。

由于肾脏是许多抗生素排泄的主要途径,慢性肾衰时药物排泄延迟,易引起蓄积,增加肾*性,因此,慢性肾衰合并尿路感染时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抗生素的主要代谢过程、排泄途径、对肾脏的*性,结合病人的肌酐清除率,以及病人是否透析治疗作综合分析,以决定抗生素的种类、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剂量。

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大部分是肾排泄型,因此,应用抗菌素的关键问题是剂量的调整。一般首次负荷量同一般剂量,以保证血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此后,使用维持量,以使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血药浓度监测虽比较理想,但尚未普及,临床上有两种方法计算维持量:

①减量法:即用药间期不变,而第2次以后每次给药酌减。可用公式计算:该药每次的正常剂量×1/Scr(mg/dl)或该药每次的正常剂量×Ccr/。

②延长用药间期法,即每次用药量不减,但用药间期延长。可用公式计算:正常人的用药间期×Scr(mg/dl)=患者用药间期。在这两种方法中,以减量法较好,而延长用药间期法对维持血中药物浓度较难估计,对严重感染的病人会影响疗效。正在透析的病人,如使用可经透析而被清除的药物,透析后有必要追加一个剂量。

另外,由于慢性肾衰病人的排泄功能欠佳,故不宜使用抗菌药作长程抑菌疗法,否则会发生蓄积中*。对于无症状性菌尿的病人,可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1~2疗程,如果细菌尿不能消除,则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肾盂肾炎的症状,立即给予治疗。

猜你还想看

慢性肾衰必须透析吗?每个毛孔都在拒绝!其实还有这些非透析疗法

出现这几个症状就高度怀疑肾积水,赶快治疗

IgA肾病的预后与这6点因素紧密相关,要控制好病情必须了解一下

急性肾炎转为慢性肾炎就不好治了?实际上这点很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