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少人通过观察自己的排尿情况,来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一旦出现排尿频繁等反常的情况,就开始绷紧神经,怀疑是自己的身体不正常了。很多人根据别人或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定了一套衡量标准。但实际上,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对于排尿时间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严格特定的标准的。
通常情况下?喝水后多久排尿,是正常现象呢?
大部分当老师的人,会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前喝水,下课的时候就有尿意了。这也体现出,我们人体排尿的时间大概是在喝水后的30至45分钟左右,这也是人体把水代谢掉的大致时间。不过,就算我们的排尿时间不在以上范围,也不一定代表了我们的肾脏或者身体其他地方出现问题了。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排尿的时间:
食物的咸淡程度。我们喝进体内的水会受食物咸淡影响排出时间,吃的太咸,过多的钠盐滞留,也会延长水在体内的时间,吃的太咸后,可以多喝水促进排尿,防止水肿。
吃东西的多少。如果我们什么东西都不吃,直接喝水,那么很快就会想排尿。但是如果先吃了很多主食,再去喝水,就没有这么容易想要排尿了。这就好像海绵吸水一样,胃中的食物吸收了水分,延长水分被排出的时间。
身体是否缺水。我们喝水后,又大量的运动,出了很多汗,就不会频繁的想要排尿了。这是由于身体的水分已经通过汗液排出了。同理,天气比较冷的话,我们身体不会经常流汗缺少,自然就会频繁排尿,缩短排尿时间了。
既然喝水后很快有尿,尿多的现象不能作为肾脏不好的确定依据,那是什么原因呢?
身体代谢的速度快。喝水后很快有尿,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说明身体非常的健康,新陈代谢速度快,肾脏功能也很强大,能够快速将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出来。
膀胱容量小。由于身高、体重、性别等差异,每个人的膀胱容量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膀胱容量大,可以储存的尿液就更多,自然不会那么快就像排尿。反之,膀胱容量小,就不一定存得住尿液了。所以,小孩子和大人相比,喝水后会更快的想要排尿。
当然,身体出现问题,同样也会有尿频,尿多的现象。
肾脏出现问题,膀胱出现异常,尿路感染等,也会尿频,尿多。但一般情况下,肾脏问题导致的尿频尿多,还会伴随尿血,尿痛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来判断是否可能是肾脏疾病导致。如:
尿液酱油色。正常的尿液是清透的浅黄色,喝水少造成尿液比较浓的话,看起来就是深黄色,但这也是正常颜色。酱油色的尿可能说明尿中有血,出现了泌尿系统疾病,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尿液中有大量泡沫。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肾炎引起的。尿中含有的蛋白量增多,就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蛋白尿则是肾脏出现了问题,医院确定病因。
尿液有异味。正常的尿液会有微弱的味道,喝水少是尿液浓度增加,也加重了尿液的味道,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进行改善。但是有些尿液异味是病理现象,尿路细菌感染、肝功能障碍者,会加重尿液异味。
为了肾脏健康,给身体减轻负担,平时要多喝水,不要因为害怕跑厕所,就刻意减少喝水次数,这是对身体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