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中秋节葆有文化气质 [复制链接]

1#

让中秋节葆有文化气质


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如果现在问,你的中秋节过得葆有传统吗?有文化味道吗?有诗意吗?有仪式感吗?是真的有“饼”无“月”吗?是“中秋节”还是“中秋劫”抑或是“中秋洁”呢……对于这些中秋节的发问,恐怕不好回答,是否有些忐忑,还有些恍惚甚至内疚呢?


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每年的中秋节不少人感觉过的不是那么美好,不是那么彻头彻尾,不是那么清清爽爽,原因就是如今的中秋节被过多的物质和过多的时尚元素所包裹,被不少的浮华所要挟,以至于中秋节过成了“月饼节”,过成了“送礼节”,过成了一个普通的假日,一点也没有节庆内涵,“跟着过”的从众心理让中秋节越来越丧失本真和情怀。


尽管“双节反腐”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送礼形式通过变通总能够达到目的,为了寻求庇荫,借中秋节赶紧一送了之;也有大权在握,翘首以盼等着一收了之,如此的礼来礼往,让中秋节变成了“中秋腐”,增加了中秋节的危险意味。


每年的中秋节,月饼企业、酒店、超市等行业内,月饼销售摊派任务已成公开的秘密,因为摊派任务并不好完成,而一旦摊派任务完不成,将被扣工资,中秋节对于这些人而言就是名副其实的“中秋劫”。无奈,想方设法把月饼推销给亲戚、朋友甚至有权有势的领导就成为一股暗流,人际关系也变得难堪起来。


据报道,家住武汉洪山区名都花园小区的一位父亲,收到女儿从汉口快递来的一盒月饼。他当即给女儿打,“不就隔一条江吗,还懒到要别人代劳?这位女儿的做法实在让人不敢苟同,父母要的是萦绕在面前的现在进行时的团圆亲情,而不是冰凉的月饼,“有饼无月”的中秋节不仅是一种节庆代沟,更是年轻人对中秋节的肤浅解读。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然而妻子远在外地的老人*先生,在联系朋友无人上门后,孤独失望的他拎着一个月饼来到派出所求安慰。老人在中秋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因为寂寞难耐,到派出所求安慰,这不仅是对传统佳节亲情的渴盼,也是对传统佳节公共呵护的提醒和警醒。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日浓浓的氛围下,总有一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团圆,寂寞也成为了佳节的一种无法逃避的过节方式,别人喝的是团圆的酒,寂寞的人喝的是派遣寂寞的无聊酒,此时,公共的呵护显得极为重要。


中秋佳节之“佳”,不是月饼的奢华美味,不是邮寄月饼表心意,不是大吃大喝的觥筹交错,不是普通的假日,而是不要让节庆失去了原本的初衷,只有物质的饕餮,没有精神的追思,只见时间上的节日,不见实际意义上的节日,对节日的敷衍,对节日的颓废,让节日的审美疲劳一年一年胜过一年,节庆最终会走向衰落。


中秋节更应该讲究“清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皓月高悬,“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风清气正,明月鉴心。中秋节是一个文化时节点的节日。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通过中秋节来回忆和展望,对着明月明志和铭记,让生活更多了清清爽爽的憧憬。


中秋节不是假期,而是节庆,不要让天上的明月因为我们的有意无意的忽视而显得格外空寂落寞,更不要偷换我们的节日内核。传统节日放假,需要的是更多民众参与体验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改造、创意以及升华,更多地于历史文化对话,让传统节日注入“心”的传承。


今天,更有文化传统意识的我们,有过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中秋节。反思是为了进步,是为了提升,是为了敬仰和弘扬,如果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尽心尽力地过了,都能够让历史文化的基因重新激活,都能够让文化气质葆藏于我们的内心,那么节日幸甚,传统文化幸甚,民族自豪感幸甚,国家幸甚。


魏青/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