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尿床伤自尊,专家早诊早治 [复制链接]

1#
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许多年幼的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尿床的情形不足为奇,而且大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尿床的情形就会逐渐消失。

儿童尿床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可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孤僻等心理异常。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

导致小儿遗尿症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约62%的遗尿症儿童,其父母或近亲存在遗尿问题。

2.睡眠觉醒功能异常,简单理解就是夜间睡的很沉,有小便的时候也不能醒来。

3.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结果就是导致夜间孩子的尿液生成增多。

4.膀胱功能异常,常见膀胱容量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等。

5.排尿习惯训练不良,长期使用尿不湿可能会导致孩子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

6.心理因素,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是导致遗尿的因素之一。

7.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有包皮过长,包茎,外阴炎,尿路畸形,尿路感染,脊柱裂,高血糖、尿崩症等。

小儿遗尿症的诊断

根据遗尿症的定义,通过详细具体的问诊,遗尿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遗尿症的诊断更重要的是病理生理分型以及其他继发的病因,问诊除了要了解夜间和日间的下尿路症状情况以外,还要进行伴随症状(如便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动症)、其他病因(糖尿病、脊柱裂)的详细问诊和检查。

根据问诊的线索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排尿日记也是必须要进行的,根据连续7个夜晚及3-4个白天对饮水、排尿、排便、睡眠等的记录,进行病理生理分型。如果夜间的总尿量(睡觉后排尿量+晨起第一次排尿量)大于预期膀胱容量(不同年龄儿童的预计膀胱容量)的%,那么这类病人就是夜间多尿型。

如果白天最大一次排尿量小于预期膀胱容量的65%,那么就判定为膀胱容量减少型。如果两者都存在那么就是混合型,两者都不满足就是正常型。

在一系列的问诊、检查、排尿日记之后就可以明确遗尿症的分型及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小儿遗尿症如何治疗?

一般根据小朋友的症状表现、检查结果和排尿日记综合判定夜遗尿的类型,再由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通过口服弥凝(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一线治疗药物,增加孩子抗利尿激素,减少孩子夜间排尿量。弥凝这种药物副作用少,限制入液量和控制去氨加压素剂量小于0.4mg/d可减少严重副作用低钠血症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使用氨加压素(弥凝)而产生副作用的案例还是相当罕见的。

功能性膀胱容量不足:又称小膀胱,而且往往日间也有症状。需要口服抗利尿激素和舒缓膀胱平滑肌的药物,要联合使用。

觉醒功能障碍:通过遗尿报警器,形成孩子的条件反射;还有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

小儿遗尿症生活上怎么处理?

小儿遗尿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如果孩子有遗尿症状,建议带孩子尽快就医检查。

除了药物治疗,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引导孩子。

睡前3~4小时要减少液体摄入量,睡前排空小便。

日间适当的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每日排尿在4~7次,以扩大孩子膀胱容量。

对于睡眠过深的小朋友,家长夜间应定时唤醒排尿;或者使用遗尿报警器,训练大脑对排尿的反射能力。

按时休息,且睡前不要让孩子太过兴奋,以免大脑兴奋过度,诱发夜间尿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