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umaBiotechnology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一份补充新药申请(sNDA):将靶向抗癌药Nerlynx(neratinib)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用于既往已接受2种或2种以上HER2靶向疗法治疗失败(三线疾病)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PumaBiotechnology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创新产品以加强癌症护理的生物制药公司。来那替尼(Nerlynx)是PumaBiotechnology研发生产的一种口服的、有效的不可逆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延长辅助治疗早期HER2过表达/扩增乳腺癌的成年患者,通过阻止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1,HER2和HER4信号通路转导,达到抗癌的目的。基于ExteNET试验,年7月,FDA批准了Nerlynx用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延长辅助治疗。年9月,Nerlynx获得欧盟批准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强化辅助治疗。此次sNDA批准,基于III期NALA试验的结果。该研究在三线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开展,将neratinib+卡培他滨组合方案与Tykerb(lapatinib,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组合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中,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2个方案组。该研究在北美、欧洲、亚太和南美洲开展,共同主要终点是盲法独立中心审查确定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结果显示:与lapatinib+卡培他滨治疗组相比,neratinib+卡培他滨治疗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8.8个月vs6.6个月;HR=0.76,95%CI:0.63,0.93;p=0.)、12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提高(29%vs15%)、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提高(12%vs3%)。此外,与lapatinib+卡培他滨治疗组相比,neratinib+卡培他滨治疗组总生存期(OS)延长(中位OS:21个月vs18.7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提高(32.8%vs2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延长(8.5个月vs5.6个月)。研究中,neratinib+卡培他滨治疗组任何级别最常见的不良反应(5%)为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疲劳/乏力、体重下降、头晕、背痛、关节痛、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腹胀、肾功能损害和肌肉痉挛。最常报告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呕吐、疲劳和食欲下降。据估计,大约20-25%的乳腺癌肿瘤过表达HER2蛋白。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HER2阳性乳腺癌往往更具侵袭性,增加了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尽管有研究表明,曲妥珠单抗可以降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风险,仍有25%的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复发。复发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通常为不可治愈,转移部位包括对侧乳腺、脑、肺、骨骼等,脑转移为患者致死主要原因之一。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云集,比如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以及国外的二线标准用药T-DM1、拉帕替尼等。都在HER2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获得不错的治疗疗效。但来那替尼作用机制与罗氏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及乳腺癌新药Perjeta(帕妥珠单抗)不同,后二者为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于HER2阳性癌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来那替尼可以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耐药后的乳腺癌患者以及HER2存在点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目前,来那替尼除了获得美国、欧盟批准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加坡、阿根廷,也已被批准用于延长辅助治疗。去年11月初,Puma公司来那替尼在大中华区的授权合作伙伴——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北海康成)宣布,来那替尼获批在香港上市,此次是来那替尼在大中华区的首次获批!来那替尼为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和重要的治疗选择。
来那替尼介绍
:来那替尼:Nerlynx:Neratinib:Pumabiotechnology:40mg;片剂
来那替尼Nerlynx是一种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不可逆连接的激酶抑制剂,包括HER2及HER4。在体外,来那替尼能降低EGFR及HER2的自身磷酸化,减少MAPK及AKT信号传递,以及呈现EGFR和/或HER2表达的癌细胞的活性抑制。其代谢产物M3,M6,M7及M11同样具有抑制活性。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口服来那替尼可抑制EGFR及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的生长。
适用于早期HER2过表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曲妥珠单抗为基础治疗的辅助治疗。
(1)首次使用NERLYNX前以及前两个NERLYNX使用周期期间应给予洛哌丁胺。指导患者每天保持1-2次排便,以及如何使用止泻治疗方案。
(2)常规剂量:mg口服,每天一次,需伴食物服用,持续用药至少一年。
(3)暂停用药或减少剂量通常取决于个体安全性及耐受性。
(4)肝损伤:重度肝损伤应减量至80mg。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5%)包括:腹泻、恶心、腹痛、疲劳、呕吐、皮疹、口腔炎、食欲降低、痉挛、消化不良、AST或ALT增高,指甲疾病,皮肤干燥,腹胀,体重减轻,泌尿道感染。
(1)腹泻:尽管用药前已进行预防性的止泻处理,部分患者仍然有可能出现强烈的腹泻症状,临床需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重度或顽固性腹泻应暂停用药,若出现4级腹泻或使用最小用药剂量后仍然出现2级以上腹泻,应永久停药。
(2)肝*性:治疗前三个月应每月进行肝功能测试,随后每3个月或临床必要时进行一次测试。若患者出现3级肝功能异常应暂停用药,若出现4级肝功能异常应永久停药。
(3)胚胎胎儿*性:可能致胎儿危害。告知患者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和使用有效避孕。
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