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发热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男性和女性都有尿路感染,但是由于女性生理结构特殊导致女性发生的概率更大,不管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那么女性尿路感染怎么办?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每天至少喝ml的水

尿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如果尿液太浓,味道太重,颜色太暗,有憋尿的习惯,膀胱中的细菌很容易在尿路中繁殖。如果尿液太浓,则很容易引起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炎症。一般健康的人每天至少喝-毫升的水,没必要等到口渴再喝。

2、注意卫生

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晚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其清洁干燥,尤其是月经期、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卫生更为重要。洗澡时尽量淋浴,避免盆浴;同房前后双方要认真清洗,同房前可以适量饮水,同房后进行排尿;忌憋尿,保持大便通畅。

3、积极治疗

有个别女性朋友心比较大,误以为尿路感染会自愈,所以不加以重视,任病情自由发展。殊不知,引起尿道感染的病因有很多,像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引起的尿道感染容易反复发作,而且若是得不到及时正规的治疗,是很有可能会迁延难愈的。久而久之,还可能会引起一些更为严重的疾病发生。所以,得了尿路医院积极进行治疗。

4、保持心情愉悦

女性尿道感染并不是疑难杂症,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所以,女性患者在得知自己尿道感染后,没有必要整日愁容满面,忧心忡忡的。你要知道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心情愉悦起来,是有助于赶走疾病,加快身体恢复的。

※文章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图片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有的信息都是收集网络公开的资料,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谨慎使用,由此产生后果本网站概不负责。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当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的波动上限即为发热。

小儿发热大体分为两大因素: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长期发热明确发热的病因至关重要。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病*、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

无菌性炎症:创伤、手术、恶性肿瘤等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

免疫性疾病:川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热等

消化系统:病*性、细菌性肠炎等

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捂热综合征、甲亢、惊厥、暑热症等

泌尿系统: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自我神经功能紊乱

中枢神经:脑炎、脑膜炎等

累积体温调节中枢损失中枢性脑炎脑炎后遗症等

心血管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等

其他:结核、风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流感等

发热热度分类

低热37.5℃-38℃,中热38.1℃-38.9℃,高热39℃-41℃,超高热≥41℃

发热时间分类

急性短期发热发热时间1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长期发热发热时间≥1周,有些可无明显症状、体征;

原因不明发热(FUO)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发热热性分类

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发生变化,同时热型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受到影响。

1)稽留热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很小,一般不超过0.6℃,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的症状明显期。

2)弛张热发热体温波动上下2~3℃,但未降到正常,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

3)间歇热发热回到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双峰热24小时内发热有两次高峰,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复发性或再发性发热发热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数日,发作期间1至数日体温正常,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热型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处理原则:

(1)对症治疗

如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患儿,在查找病因的同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对长期高热患儿,需考虑长期应用解热镇痛剂的不良反应,应首先选择物理降温。

(2)支持治疗

对持续发热的患儿,因长期入量及热卡不足,体力消耗较大,除注意饮食营养易消化外,可酌情给予支持治疗(如输血、部分静脉高营养等)。

(3)试验性治疗

如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患儿,高度怀疑某种疾病时,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可同时给予针对此病的特异性治疗,观察疗效以验证诊断。

(4)中药辨证治疗

对部分孩子退热有效,但多不能确定发热病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