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都会经历一定的过程。
身体有小小的异常变化,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医院检查治疗,是明智之举。
曼哈顿的夏天尽管不是医学科班出身,但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很多人的病都是日积月累或疏忽大意而造成的。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书上曾经这样说,小病不治等于得大病。
编辑搜图
今天,曼哈顿的夏天结合近日发生在河南省鲁山县的一个女研究生与疾病做斗争的案例,一起与大家分享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从患病,到入院治疗,到康复出院,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也许能给大家防病治病带来一定的启示。
二、初次发作
1月16日,武汉大学医学专业研究生李霖琳跟几个同学聚餐完,很快就感觉不舒服,一量体温,37.2℃,当时没在意,以为是喝多了红酒,或者饭吃的过多而造成的。当时的武汉新冠肺炎患者还不是很多,李琳琳认为自己并没有到过华南海鲜市场,染病的可能性不大,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她继续忙自己的毕业论文和课题研究工作。
在曼哈顿的夏天看来,其实这个时候,在武汉市的一些媒体不时有关肺炎的报道,医院已经开始有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的病例在救治。
只不过此时的李琳琳都是按照一般人的观点,认为没有到过华南海鲜市场,是比较安全的。
殊不知,此时,病毒已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开来。
但我们也可以理解,毕竟在那个时候,由于检测的试剂盒,还没有大批量投入使用,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毕竟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之后几天,女研究生李琳琳再未出现任何异常症状。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冠状病毒,它有一定的发作期和潜伏期。
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抵抗能力比较强,此时也许对病毒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抑制毕竟是抑制,如果身体里没有抗体,对病毒不会产生威胁,那么病毒还会卷土重来。
1月19日,李琳琳从武汉乘高铁,转普铁,再乘其他交通工具,回到了河南鲁山的农村老家过年。
在这里说明一下,李琳琳乘坐高铁返回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没有完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做发言和表态,此时在武汉求学的李琳琳回家度过新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至于说,在她乘车和换车的过程中,与哪些人进行了接触?这些人的身体抵抗能力有多强,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出行方式,再加上人们对病毒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从武汉出发的乘客,是造成本次病毒大范围传播的携带者,也许大家基本都能赞同这个观点。
三、潜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武汉疫情爆发,新闻上不断传来:你是否去过武汉?你是否接触过去武汉的人?
这样的消息不断传来。由于李琳琳在武汉上学,身体又有一些症状,李琳琳一直呆在家里,偶尔在晚上到外面散散步。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李琳琳已经似乎觉察到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性,毕竟自己的身体有异常表现,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宣布了与武汉有来往的人,是最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
1月23日中午,刚吃完一碗饺子,她又发烧了,肌肉开始发酸,浑身没有力量。这时的李凌琳隐隐约约感觉到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中,很有可能“中枪”了。
四、再次发作
1月24日,体温38℃,吐的痰透明,带着泡沫,她擦完痰,叮嘱家人不要碰垃圾桶,都戴上口罩,然后拨打,告诉对方自己很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由此可以看出,病毒由发作,到潜伏,到再次发作,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天左右的时间。
至于说,这种病毒在其他人身体里,由潜伏到发作,再到表现出来症状,是不是还有更长的时间,这肯定跟每人的身体体质有一定关系,是毫无异议的。
五、积极治疗
1月25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当天李琳琳就确诊患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就是输液,对症下药,抗炎、护肝。
但她知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药物治疗几乎都是辅助作用,更要依赖自己的身体和信念。
配合医生是一方面,心态放松是一方面。那几天李琳琳就一点点想办法,用身边的食物和水去调整身体的不适。
由此可以看来,作为医学研究生,李琳琳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比普通人更强一些,在与病魔作斗争中,她能运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些都是他能够取得很快康复的前提和基础。
李琳琳在后来向有关医生表示,得了这个病,人会特别想喝水。三四百毫升一杯,我能喝十杯,没有尿意,但上了厕所才发现,其实膀胱快不行了,说明神经系统的敏感度降低了。
从李林的描述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巨大的麻醉作用。
李琳琳很会调节自己的日常饮食,她表示,发病后没有食欲,不要吃太多,以免体温升高,也不要吃太少,以免低血糖。这些话对每一个与病魔抗争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
一般来说,县医院救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无论是医生的医疗水平,还是医疗设备和居住环境。
李琳琳是全院第一个病人,医生们也没有经验。很多时候我就自己在网上搜治疗手段,和他们交流。
住院第二天,晚上12点,她突然感觉自己呼吸无力。
我摸了自己的心跳,发现弱了下来,再摸了颈动脉,几乎感受不到跳动,有声音也是沙沙沙,不是正常人的咚咚咚。
求生的欲望,在支撑着李琳琳与病魔做坚决的斗争。
拼命呼吸,呼叫护士送氧气瓶,吸着氧气大口地呼吸,身体胸廓努力地配合、起伏。
在呼吸困难时,再艰难都不能睡着,否则可能会忘了自主呼吸。呼吸窘迫,是这次疫情的重症表现之一。
通过这里可以看出,肺部发生了病变,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折磨。
李琳琳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坚强。
她求救医生,医生来之前,我拼命吸氧,努力活动四肢,想让它们热起来,同时录了临终视频,断断续续录了二十分钟。
医生半夜两三点到了,鼓励我,让我挺住,可是我的手脚是冰的,麻木的,脸色发白,听力很弱,说话都没有任何力气。
两三个小时后,手脚才热了起来,整个人不再是濒死状态,再后来发烧近39度,说明免疫系统终于又开始战斗了。
我不敢入睡,我睡过去,忘了呼吸怎么办。
恍惚中挨到了早上,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度过了一劫,脱离氧气,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六、康复出院
正是由于医生的全力救治,李琳琳的积极配合和顽强的意志,让她与病魔做斗争中获得了重生。
李琳琳回过头来看疫情,她也有很深切的体会,她曾与家人争执过吃什么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也向医生提过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从她的话语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她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姑娘。
李琳琳说,很多新闻她都不太相信,除非是钟南山说的,因为他清楚疫情发展,也不会撒谎。
李琳琳的亲身体验是,喝水都有效。
果不其然,经过17天的治疗,2月8日,李琳琳(化名)在医院医院康复出院,成为该县首例治愈者。
她在隔离病房度过了惊心动魄的17天,也许会使她成长为一名优秀医生奠定了基础,期间她因呼吸窘迫而录制临终视频,也许会成为她痛苦而永久的记忆。